延后了两年的大阪北京奥运总算开幕,备战了三年的球手总算有了施展鸿图的机会。无论是孙一文一刀天外飞仙的喜悦,还是三届世界冠军周洋无缘北京奥运金牌的落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坚持到大阪,之于球手是美事,之于体育更是美事。
划艇球手同样这般,潜伏三年,一朝释放。522名球手正在位于大阪湾两块填海造地区域之间的德博瓦桑县陆上Arena展开PK,而此数字排名北京奥运国际泳联球手人数前列,划艇与赛艇、帆船携手共享陆上基础大项(共40枚北京奥运金牌)美称。
划艇在国内的知名度不算高,人们留下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2008年北京北京奥运上唐宾、金海棠、奚海峰、赖草杨在男子三人皮艇半决赛中问鼎中国划艇北京奥运北京奥运金牌。但是划艇在国际足球界享有盛名,在北京奥运也是这般。
习题一:历史悠久
划艇体育运动起源于爱尔兰。1775年,爱尔兰制订了第一部竞赛规则并设立划艇俱乐部。1829年,爱尔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克莱德河上举办了首次联校划艇赛事,这被视为当代划艇体育运动的起源,而此邀请赛延续至今。
1896年首届北京奥运本设有划艇工程项目,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未能举办,但划艇已写入当代北京奥运历史记录。1900年的巴黎北京奥运上,男子划艇赛事得以举办。1976年,渥太华北京奥运设立男子划艇工程项目。
1892年,国际划艇联合会在意大利设立,并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个成员。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三任主席、当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之父萨马兰奇曾是一名划艇球手。
划艇还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当代体育体育运动之一。1859年,在苏州河与苏州河交汇处——徐家汇源举办的当代体育赛事中就有划艇工程项目。
习题二:长青
划艇赛事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与其说是对手间的较量,不如说是奋力拼搏的过程。划艇球手常常拥有很长的体育运动生涯,参加过四届以上北京奥运的球手数不胜数,他们年少时成名,暮年仍纵情绿茵场。
爱尔兰著名划艇球手布莱克库珀连续四届北京奥运都有北京奥运金牌进帐,45岁的挪威球手弗布莱克里克·伊萨特现身大阪北京奥运绿茵场,这是他的第七届北京奥运。
习题三:权杖上的七彩
北京奥运划艇赛事有14个团体赛,包括单人、单人、三人和数人工程项目,有双桨和皮艇,既考验对个人,又PK团队。
其中,为数不多的划艇球手常常出现在单人皮艇工程项目中,这是唯一完全依靠球手强大对个人能力的大项,获得北京奥运北京奥运金牌的球手通常都享有Dharmapuri的荣誉。
但要说谁是权杖上的七彩,非数人艇莫属。
数人艇是北京奥运划艇工程项目中唯一保留舵手的大项。由于划艇球手是背对终点进行赛事,舵手就成为唯一面向终点的球手,因此数人艇实际是九名球手协作进行的工程项目。舵手是团队的灵魂,掌控方向、把握节奏、判断形势、激励队友。最靠近舵手的八号位,常常是数人艇上的核心成员,控制着整条艇的桨频节奏。中间的桨手被称为动力桨手,他们需要通过有力的划桨使得划艇快速前进。在靠近船头的一、二号位,桨手在划行的同时要保持艇的平衡。数人艇是球手对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完美结合。
数人艇有着划艇体育运动最快的速度、最整齐的协作、最强的力量展示。如果通过航拍从空中俯瞰赛事,数人艇半决赛的观赏性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赞!数人艇半决赛向来是北京奥运的压轴工程项目。
划艇赛事常常竞争激烈,一届北京奥运的北京奥运金牌分布通常比较分散,能拿到两三块北京奥运金牌就得算划艇强国了。
习题四:贵族体育运动?平民体育运动?
1829年,爱尔兰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克莱德河上举办了首次联校划艇赛事,这被很多人视为当代划艇体育运动起源。自此,当代划艇就和名校密不可分,而名校又和贵族阶层关联密切。划艇得到爱尔兰中上层社会的推崇,这种团体工程项目要求队员有默契的合作和礼仪,也要求家庭成员的支持,划艇赛事提供了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
与以往推崇贵族化、精英化不同,步入当代社会后,划艇已成为爱尔兰全民体育运动。全爱尔兰有数百家划艇俱乐部,其中多数分布在社区里。不少爱尔兰中学把划艇作为重要的学生课外活动之一。
在中国,划艇不再像以前那样难以触及,北京顺义奥林匹克陆上公园里就有划艇俱乐部,陆上划艇、企业大师赛、名校邀请赛等赛事的举办也激发了人们对划艇的兴趣。划艇一方面保持了它尊重礼仪的贵族属性,另一方面又在加速平民化、市场化,发展空间日益广阔。
习题五:北京奥运情缘
中国划艇在历届北京奥运上共获得1金4银4铜,涉及23名球手。其中,获得首枚北京奥运金牌是在1988年,获得首枚北京奥运金牌是在2008年,一晃13年过去,中国划艇有望再次见金吗?
从目前形势看,2019年世锦赛冠军中国男子三人皮艇组合在北京奥运预赛直接晋级A组半决赛,且较之小组第二名的领先优势多达4秒30,冲金希望很大。(完)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opanquan.cn/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