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嘉玲 北京报道
期货市场的封杀风波已经缓解。
11月15日下午,文华财经发布的《关于渗透整改的公告》承认,虽然文华忽视监管要求和侥幸心理在与四家期货交易所连续两次给出整改期限的情况下,导致2020年1月20日前无法按时完成整改,并承诺未来整改将符合监管要求。与此同时,四大期货交易所也通知,最终整改期限将从2020年1月20日延长至3月1日。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此次风波中,文华财经遭到了近80“集体封杀”。这几乎是“致命一击”,对此文华财经创始人尚守哲称,“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文华金融多次道歉,但监管有限,一方观望态度依然强烈。那么,作为第一批提供期货信息系统并占据97%市场份额的期货软件技术服务提供商,文华金融的矛盾核心是什么?
收费之虞
文华财经的收费模式,积怨已久。
对于集体禁止文华金融事件,除了抛出实施渗透监管要求的原因外,许多接受采访的期货界人士向记者提到了或资金问题,在渗透监管的要求下,文华金融将相关软件转型升级费用,双方存在差异。
根据文华财经在2019年提出的三个升级计划,成本为100万元~200万元。1月12月凌晨1点45分,在沸沸扬扬的禁令风暴下,文华财经官网宣布免费为中台系统提供软件产品及相关技术支持。记者了解到,根据文华的新计划,部署硬件设备的费用为30万~50万,10万~30万。
虽然禁令风暴起源于收费和免费,但双方关于费用的矛盾有着悠久的历史。2018年9月25日,文华金融直接向投资者收取交易费。2019年5月16日,文华金融再次收取部分实时市场数据。
总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从部分功能收费,到借着软件买单,文华财经不断利用软件技术优势加码创收。”另外有投资者对“随身行收费”一事留言评论说:“房东向餐馆收了租金,那么再向食客收取费用合适吗?”
记者了解到,文华财经目前的收费模式包括:系统套餐费、文华财经随身交易费、功能板块费等。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2019年套餐价格,文华财经的软件按分类评级收费,评级越高,收费标准越高。细分为9个套餐:AAA级、AAA级套餐价格分别为120万元、108万元和84万元;BBB级、BB分别为72万元、54万元和48万元;CCC级、CC分别为36万元、30万元、30万元和24万元。
在成本方面,如果按分类评级结果计算,1492019年的总成本约为10020万元。在文华金融随身行费用方面,如果终端客户10万,年收费720元/交易账户·按年计算,投资者交易账户包年费约7200万元。
一位中型技术部门的人士告诉记者:文华金融通常直接发行合同,必须在截止日期前支付,否则系统将停止使用。近年来,价格每年都在上涨,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一些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文华金融在沟通中表示,软件费用的运营。然而,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文化和金融人士的证实。
记者从多次采访中了解到,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华金融不可能不预测价格上涨、向客户收取交易费等可能造成的副作用。然而,文华金融仍在积极推广,或与其急于寻求帮助IPO上市有关。
本报记者注意到,文华财经于2017年4月10日提交IPO招股说明书,文华金融主要产品价格IPO前夕大幅上涨,2015年市场交易软件服务、程序化交易软件服务、市场数据服务三大产品价格同比增长分别为2015年.69%、81.91%和18.46%,2016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11%.15%、56.32%和29.00%。
然而,一些投资者表示,他们可以理解文华金融收费的想法:毕竟,搭建平台并提供信息服务是正常的。
某头部技术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特别是头部逐渐改变战略,加大了规模IT系统建设的投资。文华金融一直在创新,是一个。收费是一种市场行为,金钱问题并不是双方事件最深层次矛盾的核心。
通过这次升级整改事件,文华金融的系统结构和商业模式暴露出来。一位期货界人士对记者表示遗憾,我认为这是市场,更害怕。
质疑后门
矛盾的核心是,文华提供的许多改造计划都有不符合监管需求的风险。一位在最大期货交易结算软件供应商工作的技术老兵最近写道,文华云服务器长期以来一直不受管理和监控,因此改造是不可避免的。
所谓云交易模式,是指期货投资者的条件单存在于文华金融的云服务器上,条件满足时自动完成交易。也就是说,文华财经成了一个‘下单池子’。中国期货协会前副会长、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常青教授在接受《中国商业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只有文华金融知道这是谁的订单,交易所只知道这是云条件订单,但不知道谁在订单背后,所以不能满足渗透监管的要求。
根据渗透的监管要求,如果客户通过交易终端软件发布交易指令,则应确保客户发布的交易指令直接到达其信息系统。
与其他终端软件不同,文华的终端交易软件(包括PC端和手机APP)终端不是直接提交指令,而是通过文华的服务器中继,然后由文华发送指令。
在这方面,一家经纪公司的技术人员说:中继软件提供商就像一个黑匣子,客户的云交易指令被保留,即时指令被转发,甚至客户的交易密码也被软件提供商获得。对此,它无法审查软件提供商发出的指令信息。以前因指令问题产生的法律 ** 在中国,如果客户否认订单指令,通常很难证明,因为指令是由软件提供商提供的,这给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他们()可以利用时差拦截客户的订单,并利用高频交易提前伏击。在大订单报告之前,他们可以先买卖,以获得巨大的利润。他们还可以出售客户信息。一些市场参与者在互联网上质疑,一些高频交易员每年可以获得超过十倍的利润,长期稳定的利润,依靠这些后门,在数据流进入交易所主机之前,并在微秒级下订单。
一位期货投资者最近向我们的记者透露,2017年,他首先在文华金融发布了一份条件表。后来,出于对市场变化的判断,他通过另一个期货交易软件发布了另一份即时指令表。最终交易是文华金融发布的条件表,设定为优先级。这足以证明文华金融云截取了投资者的交易指令信息。
上述投资者认为,文华金融存储了95%市场客户的交易计划,在大数据分析下,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变得更加可预测。如果被非法分子利用,再加上一定的交易技术和财务实力,完全可以控制金融市场,造成巨大的金融动荡。
基于文华金融交易终端留存的大量客户信息、交易计划和指令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逻辑上可以了解池中的长短比例、市场交易策略等。常青教授指出,条件表可以直接发布,云交易应该与文华金融无关。那么,为什么它要做得更多呢?因为你可以获得更多的客户信息,并服务于其信息增值功能。
文华拥有巨大的客户流量,但也拥有巨大的基本客户信息和交易数据。作为一个未受监管机构监管的公司,它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上述期货技术老兵还指出,文华必须非常担心其客户交易指令。一旦客户信息泄露,从经济和监管的角度来看,客户信息就无法承受。
一些投资者在互联网上透露,文华金融涉嫌转售数据和信息泄露。然而,一些人认为,文华金融的系统结构使其掌握了各种交易计划的交易策略,但并不能证实它已经打开了后门。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下,我们不太担心这个问题,也不应该这样做。
此外,据我们的记者报道,监管和期货协会最近组织了许多技术培训会议,这些会议都是关于信息系统安全和金融数据安全的主题。
奶酪之争
如果系统升级的收费是短期利润,那么保留客户信息,直接收取客户交易费,或者真正移动的奶酪。
上述总经理坦言,更关心客户资源和交易数据。
上述科技部负责人向记者分析指出,以文华财经近期公布的2020年收费模式为计算标准。这意味着它收集了所有的客户信息,否则如何实现着它收集了所有的客户信息,否则如何实现信息,才能使用这种收费方式。
“文华财经一直留存客户信息,把的客户当作自己的客户,它的中继系统架构不是为服务而设计,而是为服务自身需求而设计。”上述技术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软件技术服务商的商业模式应该是把做好的软件卖给,后者经过调试、校验、合规、审核,然后放在网站上供客户下载使用。
鉴于文华金融在升级风暴中的做法,上述期货退伍军人也在文章中指出,根本上,或不愿放弃成熟的商业模式:掌握客户流量,赚取超额利润。
事实上,早些时候的实名举报信也暴露了与文华金融客户纠纷的矛盾。
2018年10月26日,(以下简称第一创业期货)向中国期货业协会、北京证监局举报文华财经严重侵犯合法权益。
根据第一创业期货的报告信,文华金融利用技术客户信息和业务发展的负面信息;同时,文华金融的客户流失严重违反了合同。报告信中还提到,文华金融从2009年到2018年收取的软件使用费已经增加了四倍。
当时,文华金融创始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尚回应说,向客户发送通知的所有者和第一个创业期货的合同即将到期,客户行为由其自身负责。
据多位业内人士介绍,文华财经将客户引流到香港中期货。
利息显示,中期货于2011年在香港成立,2013年获得香港期货合约交易许可证。尚守哲持有中期货90%的股权。文华金融预披露IPO招股说明书显示,中期货主要从事国际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经纪业务,文华金融为其提供软件技术服务。
据记者报道,早在2015年11月,文华金融就申请在创业板上市,2017年4月预披露更新,但2018年4月,其上市道路按下暂停按钮。当时,有关媒体的报道质疑,暂停上市的原因是文华金融为国内个人提供了从事外部交易的渠道,违反了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并转移了利益。
文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双方矛盾的核心。
(编辑:郑利鹏 校对:彭玉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opanquan.cn/3465.html